《大寶積經》,又稱《寶積經》。一二○卷。唐代菩提流志等譯。
寶積,是「積集法寶」的意思。以其為大乘深妙之法,稱之為「寶」
全經內容泛論大乘佛教的各種主要法門,涉及範圍甚廣,
會 數 | 名 稱 | 卷 數 | 譯 者 |
一 | 三律儀會 | 卷一~三 | 新譯 |
二 | 無邊莊嚴會 | 卷四~七 | 新譯 |
三 | 密迹金剛力士會 | 卷八~一四 | 西晉竺法護 |
四 | 淨居天子會 | 卷一五~一六 | 西晉竺法護 |
五 | 無量壽如來會 | 卷一七~一八 | 新譯 |
六 | 不動如來會 | 卷一九~二○ | 新譯 |
七 | 被甲莊嚴會 | 卷二一~二五 | 新譯 |
八 | 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| 卷二六~二七 | 梁曼陀羅仙 |
九 | 大乘十法會 | 卷二八 | 元魏佛陀扇多 |
一○ | 文殊師利普門會 | 卷二九 | 新譯 |
一一 | 出現光明會 | 卷三○~三四 | 新譯 |
一二 | 菩薩藏會 | 卷三五~五四 | 唐玄奘 |
一三 | 佛為阿難說處胎會 | 卷五五 | 新譯 |
一四 | 佛說入胎藏會 | 卷五六~五七 | 唐義淨 |
一五 | 文殊師利授記會 | 卷五八~六○ | 唐實叉難陀 |
一六 | 菩薩見實會 | 卷六一~七六 | 北齊那連提耶舍 |
一七 | 富樓那會 | 卷七七~七九 | 後秦鳩摩羅什 |
一八 | 護國菩薩會 | 卷八○~八一 | 隋闍那崛多 |
一九 | 郁伽長者會 | 卷八二 | 曹魏康僧鎧 |
二○ | 無盡伏藏會 | 卷八三~八四 | 新譯 |
二一 |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 | 卷八五 | 新譯 |
二二 | 大神變會 | 卷八六~八七 | 新譯 |
二三 | 摩訶迦葉會 | 卷八八~八九 | 元魏月婆首那 |
二四 | 優波離會 | 卷九○ | 新譯 |
二五 | 發勝志樂會 | 卷九一~九二 | 新譯 |
二六 | 善臂菩薩會 | 卷九三~九四 | 後秦鳩摩羅什 |
二七 | 善順菩薩會 | 卷九五 | 新譯 |
二八 | 勤授長者會 | 卷九六 | 新譯 |
二九 | 優陀延王會 | 卷九七 | 新譯 |
三○ | 妙慧童女會 | 卷九八 | 新譯 |
三一 | 恆河上優婆夷會 | 卷九八 | 新譯 |
三二 | 無畏德菩薩會 | 卷九九 | 元魏佛陀扇多 |
三三 |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 | 卷一○○ | 西晉聶道真 |
三四 | 功德寶華放菩薩會 | 卷一○一 | 新譯 |
三五 | 善德天子會 | 卷一○一 | 新譯 |
三六 | 善住意天子會 | 卷一○二~一○五 | 隋達摩笈多 |
三七 | 阿闍世王子會 | 卷一○六 | 新譯 |
三八 | 大乘方便會 | 卷一○六~一○八 | 東晉竺難提 |
三九 | 賢護長者會 | 卷一○九~一一○ | 隋闍那崛 |
四○ | 淨信童女會 | 卷一一一 | 新譯 |
四一 | 彌勒菩薩問八法會 | 卷一一一 | 元魏菩提留支 |
四二 | 彌勒菩薩所問會 | 卷一一一 | 新譯 |
四三 | 普明菩薩會 | 卷一一二 | 秦失譯 |
四四 | 寶梁聚會 | 卷一一三~一一四 | 北涼道龔 |
四五 | 無盡慧菩薩會 | 卷一一五 | 新譯 |
四六 | 文殊說般若會 | 卷一一五~一一六 | 梁曼陀羅仙 |
四七 | 寶髻菩薩會 | 卷一一七~一一八 | 西晉竺法護 |
四八 | 勝鬘夫人會 | 卷一一九 | 新譯 |
四九 | 廣博仙人會 | 卷一二○ | 新譯 |
除上舉四十九會外,另有下列的異譯本。又下表會數欄內數字,
會 數 | 名 稱 | 卷 數 | 譯 者 |
一 | 大方廣三戒經 | 三卷 | 北涼 曇無讖 |
三 |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 | 二十卷 | 宋 法護 |
五 |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| 四卷 | 後漢支婁迦讖 |
無量壽經 | 二卷 | 曹魏 康僧鎧 | |
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| 二卷 | 吳 支謙 | |
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| 三卷 | 宋 法賢 | |
佛說大阿彌陀經 | 二卷 | 宋 王日休校輯 | |
六 | 阿閦佛國經 | 二卷 | 後漢 支婁迦讖 |
九 | 大乘十法經 | 一卷 | 梁 僧伽婆羅 |
一○ | 普門品經 | 一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一二 | 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| 四十卷 | 宋 法護 |
一三 | 胞胎經 | 一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一五 |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| 二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| 三卷 | 唐 不空 | |
一六 | 父子合集經 | 二十卷 | 宋 日稱 |
一八 | 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| 四卷 | 宋 施護 |
十九 | 法鏡經 | 一卷 | 後漢 安玄 |
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| 一卷 | 西晉 法護 | |
二一 | 幻士仁賢經 | 一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二四 | 決定毘尼經 | 一卷 | 燉 煌三藏 |
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| 一卷 | 唐 不空 | |
二五 | 發覺淨心經 | 二卷 | 隋 闍那崛多 |
二七 | 須賴經 | 一卷 | 曹魏 白延 |
須賴經 | 一卷 | 前涼 支施崙 | |
二八 | 菩薩修行經 | 一卷 | 西晉 白法祖 |
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| 三卷 | 宋 施護 | |
二九 | 優填王經 | 一卷 | 西晉 法炬 |
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| 一卷 | 宋 法天 | |
三○ | 須摩提菩薩經 | 一卷 | 西晉竺法護 |
須摩提菩薩經 | 一卷 | 姚秦 鳩摩羅什 | |
須摩提經 | 一卷 | 唐 菩提流志 | |
三二 |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| 一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三三 | 離垢施女經 | 一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得無垢女經 | 一卷 | 元魏 般若流支 | |
三五 |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| 一卷 | 唐 菩提流志 |
三六 | 如幻三昧經 | 二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| 三卷 | 元魏 毘目智仙般若流支 | |
三七 | 太子刷護經 | 一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太子和休經 | 一卷 | 失譯 | |
三八 |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| 二卷 | 西晉竺法護 |
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| 四卷 | 宋 施護 | |
三九 | 大乘顯識經 | 二卷 | 唐 地婆訶羅 |
四一 | 大乘方等要慧經 | 一卷 | 後漢 安世高 |
四二 |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| 一卷 | 西晉 竺法護 |
四三 | 遺日摩尼寶經 | 一卷 | 後漢 支婁迦讖 |
摩訶衍寶嚴經 | 一卷 | 失 譯 | |
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| 五卷 | 宋施護 | |
四六 |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| 二卷 | 梁曼陀羅仙 |
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| 一卷 | 梁僧伽婆羅 | |
大般若經第七分 | 二卷 | 唐 玄奘 | |
四七 | 大方等大集經寶髻菩薩品 | 二卷 | 北涼曇無讖 |
四八 |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| 一卷 | 劉宋求那跋陀羅 |
四九 | 毘耶娑問經 | 二卷 | 元魏 般若流支 |
本經四十九會各會大意概述如下:
1.三律儀會:敘述眾生欲求佛智慧、力、無畏者,無有少法可得,
2.無邊莊嚴會:敘述諸菩薩為求無邊善巧願,應知諸佛祕密語言,
3.密迹金剛力士會:敘說菩薩的淨濟廣布道義法;
4.淨居天子會:
5.無量壽如來會:佛陀為阿難說無量壽如來因位,舉四十八願,
6.不動如來會:共有六品,即〈授記莊嚴品〉、〈
7.被甲莊嚴會:廣說菩薩為眾生被大甲冑的意義。
8.法界體性無分別會:敘說一切法皆法界體性,無縛無脫;
9.大乘十法會:敘說菩薩成就信成就、行成就、性成就、
10.文殊師利普門會:敘說欲得普入不思議法門,
11.出現光明會:
12.菩薩藏會:〈開化長者品〉說佛陀捨家因由,〈
13.佛為阿難說處胎會:敘說眾生入胎因緣、
14.佛說入胎藏會:敘說佛陀度化難陀因緣。
15.文殊師利授記會:敘說佛陀為摧過咎菩薩說成就「以勝志樂,
16.菩薩見實會:本會共分二十六品,〈序品〉
17.富樓那會:敘說精進等種種四法。〈多聞品〉
18.護國菩薩會:敘說菩薩四清淨法、四無畏法、四墮落法等;
19.郁伽長者會:敘說三歸五戒、在家過患、
20.無盡伏藏會:敘說貪行伏藏、瞋行伏藏、癡行伏藏、
21.授幻師跋陀羅記會:敘說佛陀現大神變,為幻師跋陀羅說法,
22.大神變會:敘說如來以說法、
23.摩訶迦葉會:勸出家、持戒、念佛;宣說四沙門賊、
24.優波離會:敘說彌勒等五十五位菩薩發願於末世護持正法,
25.發勝志樂會:敘說五百退轉菩薩之退轉惡因;
26.善臂菩薩會:廣說六波羅蜜相。
27.善順菩薩會:
28.勤授長者會:敘說菩薩應學應住應修行之事;
29.優陀延王會:敘說佛陀為優陀延王說丈夫四種過患,
30.妙慧童女會:敘說佛陀為妙慧童女說示菩薩之修行,
31.恆河上優婆夷會:敘說佛陀為恆河上優婆夷說示斷流轉法,
32.無畏德菩薩會:敘說阿闍世王女無畏德彈呵舍利弗、
33.無垢施菩薩應辯會:
34.功德寶花敷菩薩會:敘說受持十方諸佛名號的功德。
35.善德天子會:敘說文殊師利菩薩為諸天眾演說諸佛甚深境界;
36.善住意天子會:敘述文殊師利菩薩為善住意天子說三縛、
37.阿闍世王子會:敘述佛陀為阿闍世王之子師子說示得端正、
38.大乘方便會:敘說菩薩方便行;眾尊王菩薩舊事、
39.賢護長者會:敘說賢護長者及真月童子所受樂果的宿因;
40.淨信童女會:
41.彌勒菩薩問八法會:敘說成就深心等八法,可速成菩提。
42.彌勒菩薩所問會:敘說發勝意樂菩提心等十法,
43.普明菩薩會:敘說菩薩退失智慧、得大智慧等二十種四法;
44.寶梁聚會:敘說沙門意義、三十二垢、覆沙門行八法、
45.無盡慧菩薩會:敘說菩提心、十種發心、十波羅蜜十法、
46.文殊說般若會:敘說如來及眾生界的一相不可得、福田相、
47.寶髻菩薩會:敘說行六度、三十七道品、五通、
48.勝鬘夫人會:敘說波斯匿王女十大受;
49.廣博仙人會:敘說施、施主、施者的意義及三十二種不淨施、
本經的梵本,今僅存部分斷簡殘片。據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一、本經共集錄多少部經典?並述其有何異譯本。
二、善住意天子會中的「文殊仗劍害佛」意義為何?
三、試述佛陀如何度化淨飯王。
四、試述妙慧童女所修的四十行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